■天府早報記者李關鍵字行銷丹攝影報道
  昨日,天府早報新聞熱線86757777接到一個特別的電話。打電話的人叫趙文康,雅安人,55歲的中年男子,為成都寫了18首七律詩。天府廣場、望江公園、合江亭、浣花溪……每一個我們熟悉的地方,都以一首詩命名。於趙文康而言,寫詩不難,反是一種幸福和快樂。房屋二胎但他有個疑惑,不知自己費盡心思所寫的“趙氏風格”詩,成都人民是否能接受。
  他的詩歌
  取名“錦江頌”想為系統傢俱成都寫40首七律
  “這是我寫的錦江頌,主要選了一些成都較知名、有代表性的地方,比如天府廣場、望江公園、杜甫草堂等,為它作詩。”一落座,趙文康開始介紹自己的近作,想為成都寫40首七律詩,目前寫了18首,“‘人浪暗車流’的是天當鋪府廣場,‘鯨吞萬里霞’的是望江公園。”
  趙文康說,自己是雅安人,28年前來到成都,在更早之前愛上寫詩,到現在已經超過40年,“小時候過春借貸節,看家裡的對聯覺得寫得真好。”趙文康回憶,現在還留在記憶中的對聯,就是那副“門對千竿竹,家藏萬卷書”。也是從那時候開始,這種對詩的“痴迷”就一發不可收拾。
  趙文康只有初中學歷,但憑藉對詩歌的鑽研韌勁,來成都前已經小有才氣,在當地雜誌和詩社發表過一些作品。而選擇成都,也是因為成都一家雜誌曾在1983年發表過趙文康的詩作,“那說明,我是可以的。”趙文康想用律詩、這種帶濃厚傳統色彩的形式記錄成都的美。
  “錦江,像一條樹藤,而每個景點,就是藤上的瓜。”趙文康比喻道,現在這個瓜已經有18個,預計結40個,“就想先請成都人民看看,喜不喜歡這種形式,也希望認識對詩感興趣的朋友,大家可以一起交流,來修改完善這些詩。”
  他的願望
  自稱“走鋼絲”要寫出趙詩三百首
  “其他城市,還少有用詩來作為紀念的。”趙文康解釋,現在表達對一個城市的喜怒哀樂有很多種形式,包括歌曲、小品、電影等等,但用詩的還是少見,“我就想在成都可以開創這麼一個先河。”
  而選擇用詩,這種相對遠離現代生活的寫作方式,趙文康有自己的理解,“可能寫現代小說或者其他,是一條康莊大道,但太多人走,而我選擇寫詩,可能就是‘走鋼絲’,但一個人走,或許比多人擠還要寬些。”
  在趙文康看來,詩是這個世界最優美的語言,而歌就是最動聽的聲音。除了寫詩,自己還會寫歌。即便不會唱,慢慢學就可以,一步步學會作詞譜曲,還能簡單唱一些。而主題非常寬泛,寫男子漢,寫中國女郎,寫大地回春,寫軍旅題材。
  “我最大的願望,就是寫出趙詩三百首。”趙文康笑言,古有唐詩三百首,現在就想寫出趙詩三百首,用自己的方式,把美記錄,再優雅地傳承下去,“古詩輝煌了那麼多年,我們不應該忘記,總得有人去繼承。”
  《唱成都》
  人間何處是天堂?天府之都五穀香。碧樹輕搖知盛世,玉花怒放亮輝煌。賢妻手舞平安頌,才子心懷富國章。秦嶺有風才下樹,錦江排浪萬千行。
  《看天府廣場》
  廣場人浪暗車流,天府明珠譽九州。地下暢通千國路,空中高聳萬家樓。四方祝福消他恨,一捧吉祥請你收。內有奇香花萬種,北挨巨手業千秋。
  《題成都市文化館》
  巧與詩人做一方,當年煮酒未曾涼。育才可種千門柳,問路能通萬國疆。玉女登臺無限秀,金蟬上樹極端狂。大賢巨擘風流地,小草無奇淡淡香。
  ■早報互動
  趙文康堅持了40多年,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,只是想寫出一些被別人認可的詩,並以自己的方式堅持下去。親愛的讀者,你喜歡這些詩嗎?你對他的生活方式有什麼看法?請撥打天府早報新聞熱線86757777,或關註天府早報官方微博、微信,和我們一起分享你 的 觀 點吧!
  趙文康的詩,你意下如何?
  ■專家觀點
  古文教授:
  想取得成就極其困難
  社科專家:
  人應有多重社會角色
  看過趙文康寫的詩,西南民族大學古代文學副教授蘇利海認為還不錯,“有一定功底,但要在古典詩歌中取得一定成就,是極其困難的。”蘇利海介紹,目前古典詩歌的氛圍已經少了很多,即便在高校授課時,大學生想要感悟古代詩人那種意境和審美,都顯得有些困難。社會中喜愛詩歌的人也不在少數,蘇利海給出自己的建議,“可以向中華詩刊等一些刊物多投稿,如果有需要,也可以來找我。”
  而對於趙文康為了詩歌拋棄一切的做法,省社科院教授胡光偉有一些自己的看法。“每個人,有自己的理想和偏好,這是非常正常的,也無可厚非。”胡教授坦言,對任何事情的追求,過了一定的度,也就成了偏執,偏執再過
  了,就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偏執狂。“每個人
  都有很多重社會角色,有兒子,有父親。”
  胡教授認為,生活在社會中,就不能脫
  離社會,要擔當起自己的多重角色,不
  能為了一些自己的追求,而放棄其
  他更重要的東西,“這樣是舍本逐
  末的行為。”
  他的生活
  為詩放棄所有過得痛苦但充滿希冀
  其實,精神世界如此豐盈的趙文康,現實生活卻異常捉襟見肘。在他的理念中,自己是傳統詩歌的繼承者,為此願做走鋼絲的人,甚至遠離家鄉和親人也在所不惜,即便常常需要忍受饑寒交迫,也可以咬牙熬過。因為他堅信,希望,一定在前方。
  從雅安來到成都後,所帶的錢很快用光,趙文康覺得自己是“詩人”,不應該隨俗去做些散工或者粗活,挨餓、受凍便成了常有的事。幾年前,趙文康的事情偶然被媒體報道後,他開始聽取別人建議,先打工生存再研究詩。“在工地上搬磚,或者做小工,一天可以有100多元收入。”趙文康介紹,拿到工資,自己生活用不了多少,買書、打印資料,就是最大花銷,還會出去游歷,寫一些名人的故居,“我真的不想放棄,即便讓我重新選擇,我會恐懼自己現在的生活,但現在,我已經沒辦法了。”
  今年56歲的陳學泉,是幫趙文康介紹做工的工友。“我們是通過朋友認識的,有七八年了。”陳學泉介紹,在自己眼裡,趙文康就是一個搞文學的人,但沒有任何架子,做事情也非常踏實肯乾,“一般會介紹一些相對輕鬆點的事情給他,比如搬磚或者打雜之類的。”今年9月,趙文康為了自己的“錦江頌”寫作,從陳學泉的工地上出來,“如果之後做的話,還會去他的工地上。”
  記者印象
  已 快 到耳順之年的趙文康,穿著黑灰色格子針織衫,滿頭都是銀髮。整個交談中,提到家人時,趙文康滿眼都是愧疚和心疼,甚至陷入對母親的深深思念中。但一提到詩,趙文康眼中放射出的,是一種充滿單純渴望的信仰和激動。
  (原標題:他想寫“趙詩三百首” 李白,你怎麼看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m74tmxs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